科技音乐
音乐发展至今,所有的创新和突破都在竭尽所能地突破人类极限,历代西方作曲大师无不在伟大作品中留下探索音乐与新技术融合之道的时代印记......
一、电子电脑音乐史
1.重要人物
(1) John M Chowning(周宁):发明FM调频合成技术(1967),最重要的作品”纹”Stria (1977).
(2) Stockhausen(史托克豪森):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电子音乐家
(3) John Cage:机遇音乐-无声的「四分三十三秒」
(4) Pierre Schaeffer:1950年代具象音乐代表作曲家(开山始祖)
(5) Mario Davidovsky:以Synchronisms No. 6钢琴结合预录电子乐,得普立兹奖。
(6) Iannis Xenakis:第一个写电脑音乐的作曲家
(7) David Cope:以电脑模拟音乐家风格(如莫扎特第42交响曲):
(8) Luigi Russolo:发表噪音的艺术(1913)
2.重要研究机构
(1) ICRAM:法国巴黎庞毕度的音乐音响研究中心(世界最大1976)
(2) CCRMA:史丹佛大学的声学研究中心(世界第二大)
(3) ICMA:国际电脑音乐协会(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Association)
(4) GRAME:法国里昂音乐创作中心(1982)
(5) SEAMUS:在美国的电声音乐协会(1984)
(6) CEC:加拿大电声共同体(1986)
(7) EMAC: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
(8) 台北数位艺术中心
3.重要作品
(1)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Stockhausen : Electronic Etude ii,Ligeti:Artikulation (历史上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
(2) 具象音乐(Concrete Music):1.Schaeffer and Henry:Symphony for One Man Alone (最早的具象音乐作品) 2.Iannis Xenakis重要作品Concrete P.H.,3. Hildegard Westerkamp具象音景代表作Cricket Voices。
(3) 磁带音乐(Tape Music):并列音乐历史上之两大钜作-Stockhasen:Gesang,Varése:Poème électronic。
(4) 电脑演算作品(Computer Algorithmic Composition):历史上最早之电脑音乐作品-Hiller:IllIAC Suite(为絃四),台湾最早之电脑音乐-林二:计算机奏鸣曲,Chowning的FM合成重要作品Turenas,Risset的?t诡声响设计之电脑音乐作品Mutation。
(5) 现场器乐结合电子音乐(Live and Electronics):
1.普立兹大奖作品-Davidovsky:Synchronism no.6(为钢琴与电子音乐),以及Synchronism no.9(为小提琴与电子音乐)
2.Milton Babbitt作品-Philomel、Vision and Prayer (结合人声、磁带录音与电子音乐)
3.频谱主义作曲家(Spectralist)Saariaho代表作Pres(大提琴与电子音乐),
4.张小夫最具东方人文气质之诺日朗(为打击乐与八声道电子音乐)
5.Nagashima之Visional Legend(为器乐、影像、电子音乐)
6.Sonami之现场互动音乐淑女手套(Lady's Glove)。
二、硬体发展
1.音乐科技发展重大突破的乐器,不须接触乐器本身就能发出声响的是:Theremin特雷门琴(1919)
2. Maurice Martenot发明了Ondes Martenot(1928),类似特雷门而有琴键的电子乐器
3.哈蒙德(Hammond)风琴(1935)用一种称为音调棒(tone bar)的控制装置来改变风琴的音色
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播放音乐:CSIRAC (1949年11月于澳洲)
5. RCA Mark II的声音合成器,第一台可编程频率合成器(1958)
6. Robert Moog:电子合成乐器的发明者(包括振荡器、放大器、程序控制器等複杂的「电子发声装置」
7.FM合成器:第一台数位调频合成器YAMAHA DX7(1983)
8. 1980年,罗兰公司发布的TR-808,第一部可编程鼓机
三、软体发展
1.电脑音乐程式语言:Max/MSP、SuperCollider、Csound ,、Pure Data (Pd),、Keykit 、ChucK .
2. MIDI技术:1983年8月,MIDI规格1.0制定。1991年10月制定GM音色
3.仿人演奏的软体:Band-in-a-Box、Jammer(SoundTrek出产)、Impro-Visor
4.视频驱动原声作曲:Tunepresto's Abaltat Muse( http://www.tunepresto.com/)
5. 互动音乐即兴:Continuator (MusicSpace,PathBuilder的互动音乐即兴)
6. 物件导向互动音乐软体:Max/MSP,由Miller Puckette 1988年在巴黎IRCAM开始研发
四、取样技术发展
1. 奈奎斯特取样定理(Nyquist Sampling Theorem):信号必须在最高频率的两倍进行採样,若低于两倍会导致波形混叠,而人耳可辨频率范围为20~20k HZ,所以CD的取样频率为44.1K(>40K)就够了。
2. ADSR Envelope: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可以合成音色,钢琴吉他attack大,絃乐sustain长。
3.泸波器(filter):低通(lowpass)、高通(Highpass)、带通(Bandpass)、带拒(Bandstop),如同EQ功能
4. 取样大小计算:44.1HZ,16bit,stereo,1sec约172k,1分约10M,Sample rate及bit depth愈大,容量就愈大,sample size=bit depth=resolution
五、录音技术发展
1. 麦克风:分为动圈式(Dynamic)与电容式(Condenser),依照极性效应(polar response)、指向性(directionality)、声压差转换器(transducer)的不同,又可分为:全指向式(Omnidirectional)、单一指向式-心型指向(Cardioid)、超心型指向(Hypercardioid)、枪型指向Shotgun及双指向式(Bi-directional)
2. 空间残响:在室内发声后,使室内声场达到稳态,然后关闭声源后会有连续不断之反射声,使得声音不会立刻消失之音衰减过程;此种现象称做「残响」,而当这个音源的能量衰减了60dB时,所持续的时间称为「残响时间」,它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 房间的容积(2) 房间的吸音能力
3. 混音器:Aux的输出端(Send Out)先插到效果器的输入端(Input),效果器的输出端(Output)再插回到混音机输入端(Return),声音会被分成两部份:1.一个是最原本的Dry Sound 2.另一个是先从混音机进入效果器,经过调变后再回到混音机的Wet Sound。可由Aux上的旋钮选择要不要加效果(dry or wet)
六、MIDI格式(format)
1.Note number:中央C4=60,标准音A4=69,MIDI共有16个Channel,打击乐器在第10 Cannel。
2.格式0:容纳单一的Track。格式1:容纳一个和多个同步的Track而同时播放。格式2:容纳一个和多个独立的Track而独立播放。
3. MIDI 文件由 chunks 组成,包括一个Header Chunks(MThd)和多个Track Chunks(MTrk),除了基本的MIDI数据,还有一个变化的数据(delta-times 和 meta-events)
4.Meta Events 是用来表示像 track 名称、歌词、提示点等,不作为 MIDI 消息被发送。
七、基础音乐理论图表
1.泛音列:低音部为八度音加属音,中音部为属七和絃,高音部加tension,但第15个是导音
2.音级和属名
3.变化六和絃
4.和声小调顺阶三和絃:
\
5.调式音阶:
(文章来源:转载于宇宙媒体研究所,音乐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