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19实验剧场】《黑板》艺术欣影会
艺术与娱乐区别在于娱乐让你往外掏东西,笑声、眼泪、愤怒、释放、激情都是掏出来的,而艺术是往心里塞东西,塞进去的是思索、领悟、自省和升华。——王朔
PARK19艺术园区一角
《黑板》艺术欣影会
欣影会流程:
1、艺术导览
地址:PARK19艺术园区内艺术展厅东、西区
2、欣赏电影
地址:PARK19艺术园区内交流演出厅
3、深度艺术交流
地址:PARK19艺术园区内艺术酒吧
《黑板》电影简介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费德里科•费里尼荣誉奖,特殊文化贡献奖
美国电影学院评委会大奖
《黑板》叙述着非常古老而典型的寓言/神话式的叙事母题:道路。所谓“道路母题”,是指一群人经历了一次真实的、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的旅行,那是他们生命意义的获取,旅行由此成为某种“天路历程”,思考在这一历程中获得自己的信仰、生命的意义、个人身份的确认;或者,发现自己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
《黑板》叙事让位符号元素,象征语言,打破了从古至今人们以“讲故事”为重点的观念。
在道路上构建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背负黑板的文明人扮演异己者的角色,伴随不可能的探求与不存在的终途。老、少两组人的目的地都是跨越生死线的国界线。极度形式化的婚姻。黑板不断转移其功用,丧失其所指,最后均遭到破坏/遗失。男权中心伴随排便障碍而瓦解。现代文明的拯救催生更大的毁灭。
老中青三代人不同的文化探索:回归传统、现代启蒙与生存需求压倒文化。老人返归故乡,本身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们恪守传统,尊重故乡,某种叶落归根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艰难跋涉,返归故乡。而年轻一代,则全力地挣扎在生命线上,活下去成为他们必须付出全部生命的挣扎。其中成人/中年人的一代,由教师来代表,他们试图给出某种救赎,造成某种改变,现代文明、现代教育试图改写苦难深重的现实。
我们将看到,面对这一地区的生存现实,现代意义上的“知识”或“文化”,是一份天外的奢侈,是完全的无稽之谈。正如影片那队背着沉重货物的孩子们的回答:“算术?那是老板的事儿。我们是骡子。”“读书?那得坐下来。我们得不停的走,我们只能走。”如果说,教师的角色与伊朗库尔德斯坦地区的生存形成了浸透了泪、充满着切肤之痛的荒诞反讽;那么,它将渐次呈现出悲惨的黑色喜剧的意味。如果说,在现代性的规划中,教师/知识分子被派定为一个重要的角色:现代文明的启蒙者、文化的播种人,置身于“前现代愚昧”中人的拯救者,如果他们尚不是社会苦难的终结者,那么他们至少应带来终结苦难的希望。
跨界视听&心灵之约
PARK19周末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