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与抽象并存之无人之境 -《王松柏水墨艺术展》
王松柏水墨艺术展
主办:PARK19艺术空间
时间:2013年10月26日-11月20日
地址:PARK19艺术空间
展览简介
2013年10月26日,德国德雷斯顿艺术学院艺术博士王松柏先生的水墨艺术展在PARK19艺术空间开展,展览现场迎来了来自国内国际学者、专家、社会人士与PARK19的友人,大家因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关注集聚在PARK19艺术空间,在随后举行的交流会上,对于东西方艺术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览参与者关于东西方文化艺术融合的源头、走向、新时期艺术发展趋势等问题的交流讲话,让展览成为一个充满思想沟通的现场。
展览前言
解读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用灵魂思考创作的作品是艺术家们内心体验的物化,有时他们的关注和发现看起来离现实很远、但离生命却更近。这些接近生命源头的发现与呈现需要同样真诚的心去解读。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创作只是生命的通道,是生命通向未知世界的一条灵性通道,而作品则是这条通道的铺路石,真正的艺术家一生都在用尽全力雕琢着这些通向源头的铺路石。人类象是走在途中的行者,艺术家们的工作没有休止,没有尽头。尽管现实与生活千姿百态、每个时代以及每个人的体验都不相同,但人类追求真相,追求真善美的基本审美诉求从来都是一致的,人类的审美经验正是由无数这样的艺术家们生命书写而成。
王松柏无疑正是走在这条路上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勤于思考与善于发现各种不同路径的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加上德国的正统抽象艺术教育使他具备了不同一般艺术家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他的作品充满孩童般的发现却又有着哲学家般的思考,他善于用各种不同手段去呈现自己的发现,油画、水墨、书法、版画等他都有很深的研究,正是这种多途径创作艺术的方式使他的作品信息量很大且充满许多可能性。今天在PARK19艺术空间展出的只是他在德国期间创作的一部分水墨作品,在这些数量不多的展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王松柏展示给我们的众多可能性与通道,期待未来他给予我们更多的惊喜。
蒋安平
2013年10月18日
现场掠影
艺术思考
艺术的可贵在于不断地创新,艺术的魅力在于能感染人,我侧重于表现人的潜意识领域,人的内心深处和灵魂世界,关注当下社会人文环境,在表现手法上游历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具象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便已登峰造极,抽象绘画在发展到极简主义已不再有新的土壤,而现在最前卫的架上绘画的探索, 在二者之间以各种观念为纽带,以期寻找新的表现元素.
--王松柏
2012广州当代水墨“越界”前言
文\王松柏
自唐代王维用水墨素色来表现心、物以来,水墨画已有千余年历史,又经宋元明清历代艺术家不断的努力探索,一座座丰碑屹立在我们眼前,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赞美,抑或叹息,赞美者,或可登堂入室,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叹息者自难得其中妙处,只有掉头就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合起来便是仁智者乐山水。宗炳的“卧游山水”,非真山实水,画家心中山水自然流露于纸上而已。他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的游山玩水者。做艺术的人,便要有此种境界,“物与神游,物我两忘,”如一个夜游者在精神文化的领域里无疆界地畅游,徜徉。山愈高,路愈曲折,愈能激起攀山者的征服欲,这无可厚非,路在有为者脚下。次等者,这种人特多,进入山林,以为游山之惟一目的,就是到处标明“到此一游”,余下别无其他可以为之,颇有点像某些动物撒尿以示疆域。
“新水墨运动”来历已很久远,米黻的米点山水,梁疯子的简笔水墨,徐谓的墨葡萄,扬州八怪的树木草石,八大的翻眼鱼…在当时绝对是非常前卫的,但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状态,他们的作品却难以入普通人法眼,然细细品味其作品,结合其性情与人生境遇,却妙不可言。在外人看来,这些艺术家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更有见到生人就说不出话来的…隔着时空来远距离审视,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表现性情,直面人心的大作。可惜这一路却没有传承下来,真不敢想象,如果在中国的艺术史上,这些艺术家全体缺席,中国的整体艺术将呈现出一种什么面貌。
自五四以来,传统水墨诟病已久。新文化运动全面西化,徐悲鸿,蒋兆和等以西方写实造型来改造国画,西洋画里的人物,动物很有些可以供模仿,故他们改造国画大多限于人物,动物水墨,而于山水少有触及。从李小山发表的国画穷途末路,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刘国松打倒中锋,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吴冠中因为受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影响,他的水墨多以山水树木为主;周韶华的结构水墨;刘国松只是在肌理上大做文章。好像离中国文化语境越来越远,但他们对后来者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从85思潮时期的开始以水墨媒材表到观念的“新潮水墨”,而真正有历史可以追溯,实验水墨的概念最早由批评家黄专与王璜生在编辑1993年第二期《广东美术家——实验水墨专辑》时提出。丛书第1辑收录的9位艺术家石果、闫秉会、刘子建、李津、张进、黄一翰、张羽、左正尧、方土并不都是抽象水墨画家,而是在当时的中国画界具有不同现代风格的水墨画家。但是正是由于丛书两年一本的连续出版,集聚了一批当代中国的具有现代精神水墨画家(除前述9位画家外,还有刘一原、王川、王天德、魏青吉、梁铨、杨志麟、杨劲松、洛齐、陈心懋、张浩、一墨、胡又笨、魏宝荣等),逐渐取代了90年代初期的“新文人画”而成为90年代中后期中国水墨画坛引人注目的艺术家。近年来,又有李华生、晁海、张铨、蓝正辉、魏立刚、何灿波、孙伯钧、肖舜之、李文岗、张卫等一批艺术家在实验水墨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
广州作为当代水墨的一个重镇,对于当代水墨发展与壮大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早期有关当代水墨的展览和活动都是在这里展开的,1996年在广州华南师大举办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及其相关展览,1996年广州信龙集团赞助的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发展趋势,2000年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2001由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墨实验20年等回顾展…然而,时间在悄悄地改变这一切,近几年,艺术的天平已经不向广州倾斜,北京,上海的文化艺术迅猛发展,而广州俨然处于边缘状态。好在边缘不全是坏事,这里还有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在不懈的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易受当下艺术时尚的影响,做真正的、自我的、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广州阿梵佳德画廊举行2012广州当代水墨“越界”就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他的意义将在今后的时间和实践中自然会凸显出来。此次展览邀请了八位年轻艺术家:陈文安、程毅、崔雪涛、桂明、王松柏、杨华之、曾秋、张一非。其中陈文安、杨华之、曾秋三位是广东本土艺术家;桂明来自江西,在广州生活多年,他们都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程毅,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崔雪涛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张一非和王松柏是旅德艺术家,在国内完成其学业后,又接受欧洲的现代艺术洗礼,张一非辽宁鞍山人,2005年先后留学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哈勒美术学院;王松柏,湖南人,2001年先后留学于莱比锡艺术学院和德国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这八位艺术家都出身科班,接受了正规的学院艺术教育,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探索,全新的冒险,寻找新的材料,新的技法,新的观念,和当下的社会、人文结合起来,不断地去超越过去,超越自我。
越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以是越过传统的重重山峦,可以从技法,材料突围,可以是观念,装置,影像,还可以是涂鸦,可以发泄情绪,可以自我留恋…但关键是艺术家必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答问题,但这只是开始,起点,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都必须承载人类的精神文明信息。我们期待着。
无以为记,是为前言。
艺术简历
王松柏
1974年出生于湖南
1998 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
1997 年获得五一文集团颁发的“白马”奖学金
2002—2005 年莱比锡艺术学院学书籍装帧及版画(Buchkunst und Graphik)
2005年10月至今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学自由艺术(Malerei undGraphik)
2007年加入新萨克森艺术家协会
2009年大师班学生(艺术博士)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学自由艺术
2009年长沙三亩地美术馆油画研究会顾问
2006 年起以自由艺术家身份在德国和中国做展览和艺术交流
个展年历
2006年1月,个展在德累斯顿Studentenwerk (德累斯顿)画廊展出
2007 年3月,作品在HdB(德国社民党总部)展出
2007年9月,个展在IFW画廊(Leibniz –Institut fuer Festkoerper- und Werkstofffoschung Dresden
2008年3月,个展—水墨画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画廊展出
2009年3 月,个展,“在我一方”小品油画展,三亩地美术馆(湖南长沙)
2010年1月,画廊Galerie Schulze
2010年9 月,个展,“似非而是”水墨画展,三亩地美术馆(湖南长沙)
2010年12月,个展,油画展,苓画廊(Galerie Ling),柏林
群展年历
2006年
作品被邀请在Galerie Mitte(德累斯顿) 画廊展出
作品被邀请在新萨克森艺术家协会NeuerSaechsischer Kunstverrein s.V展出
2007年
二人展(和Petra Koenig)在德国红十字协会(DRK-KreisverbandesDresden e.V.)展出
作品被邀请在GalerieMitte(德累斯顿)画廊展出
作品入选首届威尼斯网络双年展(上海)
四人展(开姆尼茨)
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年展
70后艺术家邀请展(杭州,汉堡)
萨克森版画展inZitau
2008年
作品被邀请在Galerie Sybinne Nuette(德雷斯顿) 画廊展出
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年展
2009年
作品被邀请在Galerie Sybinne Nuette(德累斯顿) 画廊展出
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作品被邀请在GalerieMitte(德累斯顿)画廊展出
庆祝建国60周年绘画摄影展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形式转换-灵感 Galerie ChristoffHorschik (德累斯顿)画廊展出
2010年,
东风,德累斯顿文化艺术中心
雕塑和水墨画,SchlußKlippenstein Radeberg 德累斯顿
苓画廊,柏林
书签,Kulturhaus-loschwitz
亚洲艺术,KFZ 画廊法兰克福
德累斯顿6个艺术家纸上作品展GalerieChristoff Horschik (德累斯顿)画廊
2013年
PARK19艺术空间《王松柏水墨艺术展》
收藏
作品被萨克森艺术家协会,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金色画廊(杭州),三亩地美术馆(长沙),艺术玩家(长沙)及私人收藏
作品欣赏
房子之二 纸本水墨 68 x 68 cm 2010年
人物之三 纸本水墨 68 x 68 cm 2010年
房子之六 纸本水墨 68 x 68 cm 2010年
房子之六 纸本水墨 68 x 68 cm 2010年
灵光之二 纸本水墨 45 x 50 cm 2005年
PARK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