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17
科学与艺术文 |Abraham Flexner美国著名教育家曾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景页、Lineker 译,杨璐 校发表于《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第179期原文地址http://library.ias.edu/files/UsefulnessHarpers.pdf(一)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去判断某项工作是否有价值,诗人、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常常干着一些对多数普通人而言无用的事情。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多有用的实际价值是以所谓的“无用”工作为基础的。在物理、数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大量“无用”的知识是由不在乎它们是否有用的纯粹的科学探索积累起来的,而这些知识最终

2018-01-17
论艺术的内在本质叔本华著,齐格飞译选自《叔本华论生存与痛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不仅仅哲学,各种艺术也都在本质上致力于解决人类存在这一问题。任何一个曾经以纯粹客观视角来审视过世界的精神思考者,即便朦朦胧胧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都会热情而激动地不断努力,想要去领悟何为物的真实本质,何为生命的真谛,以及何为人类存在的真实本源。只有如此的一种东西才会有兴趣,把我们的智力当成是不受意志芜杂目的束缚的智力,也就是当成认识活动的纯粹主体,就好像相反,意志的那些目的只关心那仅仅将个体当作是自己认识对象的

2018-01-17
三百五十五年前,一位身染沉疴的青年,在法国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离开人世。他只活了三十九岁,却被看做整个十七世纪,法国最具天才的人物,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圣手,他叫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十二岁,他独立发现了欧几里得前三十二条定理。十七岁,他写下的论文《圆锥曲线之几何》令笛卡尔瞠目结舌。十九岁,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二十四岁,他的流体静力学实验轰动整个巴黎,后来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就以他命名。二十七岁,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注射器。二十八岁,他第一次用气压计进行天气

2018-01-17
文字知识是艺术的监狱作者:蒋安平一、知识的来源人类世界的所谓“知识”是指人的意识判断认知后形成的系统信息,它是人作为智慧群聚生命的意识共识区,也是个体与整体意识链接条,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区,也是人们灵魂最容易迷失的精神区域,对于群聚智慧生命而言知识如同计算机的指令键,一经发出便可使所有数据运行起来,人类就是计算机中的那些数据,一种信息形成知识就如同指令,即便是错误的也难更改,人们常说的“知识改变世界”就是这个意思。人类知识主要有两个来源。1 脑知识“脑知识”是一种人自身长期不断实践和学习在大脑中

2018-01-17
普林斯顿的“真理与美”文 | 小远1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Abraham Flexner,1866-1959 )是美国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更大的功业,则是发展了跨学科高等研究的典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inPrinceton )。1933 年的一天,纳粹政府查抄了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当时,爱因斯坦恰好避居在普林斯顿。弗莱克斯纳得知消息后,立即找到爱因斯坦,邀请他去刚刚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爱因斯坦提出两条要求:第一,我要带着助手一起去;第二,年薪 3000 美元。弗莱克斯纳说,

2018-01-17
主动聆听「艺术史」外未闻之声:Iannis Xenakis以图像创作声音「欢呼声的交互碰撞、带有硬壳的雨点、或夏季众蝉的鸣唱……这些声音事件皆由万千个单音构成,多重的点状声音被可视为总体,是个全新的声之飨宴。」——扬那斯‧桑纳奇斯(Iannis Xenakis)建筑、视觉艺术和声音艺术的界线,在一世纪前为扬那斯‧桑纳奇斯跨越。洛杉矶当代美术馆2011年初的展场悬挂著超过60幅密密麻麻的草图,乍看无甚吸引人视觉效果的初稿,有些和建筑规划类同的草图竟是曲谱,这是对当代声音艺术颇具革命启发性的艺术家扬那斯‧桑纳奇斯回顾展

2018-01-17
音乐发展至今,所有的创新和突破都在竭尽所能地突破人类极限,历代西方作曲大师无不在伟大作品中留下探索音乐与新技术融合之道的时代印记......一、电子电脑音乐史1.重要人物(1) John M Chowning(周宁):发明FM调频合成技术(1967),最重要的作品”纹”Stria (1977).(2) Stockhausen(史托克豪森):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电子音乐家(3) John Cage:机遇音乐-无声的「四分三十三秒」(4) Pierre Schaeffer:1950年代具象音乐代表作曲家(开山始祖)(5) Mario Davidovsky:以Synchronisms No. 6钢琴结合预录电子乐,得普立兹奖。(6) Iannis Xen

2018-01-17
《生命的起源系列》局部 布面油画 120CMX120CM 蒋安平2016年艺术是人类的未来作者:蒋安平 人类的未来不属于科技,也不属于宗教,未来属于艺术,人类未来属于以艺术为载体拥有宇宙自然智慧的、以科技为手段、宗教为常识的宇宙四维星际文明。 宇宙是有意义的,宇宙是有精神的,生命的存在便是宇宙精神的延伸,生命本身回答了这个问题,所有生命都只因梦想而活着,这是生命的愿望也是宇宙的愿望,没有梦想生命便会枯萎,世间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宇宙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与愿望,这便是宇宙赋予生命的全部意义,这种意识与愿

2018-01-17
作者丨JONAHLEHRER译者丨carrieshen“我们是谁,一切事物是什么,这是人类最深沉的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答案,就需要同时借助科学和艺术,这样一来两者才能互为补充。”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丹麦物理学家niels bohr努力对物质的结构进行重新想象。从前的物理学家认为原子的内部空间看起来就像微型太阳系统,原子核是其中的太阳,快速移动的电子是轨道上的各个星球。这便是物理学中的经典模型。不过Bohr仍对电子进行了研究,并意识到“科学”需要引申出新的含义。电子的表现似乎有悖于任何一种传统解释。如Bohr所讲;“我们一提到原子,只能

2018-01-06
提诺·赛格尔 197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主要生活与工作在德国柏林。2013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提诺·赛格尔语录“在舞蹈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它是一种产生某种事物的方式,同时又没有产生任何实体的事物。”“我的艺术最初是关于创作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艺术品一直是实物的形式,艺术的创作方式也不断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着,从最初石洞壁画到如今的网络艺术。我想要楔开这种逻辑,用技术这种纯粹技术水平层面上的媒介,证实没有实体的作品也可以永存。”“有人可能会说我的作品,像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和任何表现方式——包括褒和贬。它证

2017-10-10
文\黃厚銘「速度比时间更为古老……时间,就如同空间,只能藉由速度来加以理解。而速度则还没有被思考。」(Stiegler, 1998: 15)相对于McLuhan的媒介理论似乎解答了Heidegger所提问现代文明不断追求速度与加速的社会文化意涵,Heidegger有关时间与人类存有本质的讨论与人类存有与技术之间关系的讨论所呈现出来的落差,则在Stiegler的《技术与时间》(1998)中被明确地连结起来。Stiegler(1998)实际上是延续Heidegger存有与时间和向技术提问的讨论,试图将二者做扣连,以技术和时间之间的关连性做为Heidegger所探讨的存有论问题之核心。

2017-10-10
声反射镜Sound Mirror / Acoustic Mirror什么是声反射镜?声反射镜是用于反射和集中声波的装置。工作原理和光学上反射聚焦类似,常见的抛物/球面声反射镜从远距离拾取声音,反射集中声音到焦点上,人们在其焦点放置耳机进行监听。通过转动声反射镜,使其正对远处各方向传来的声波,便能检测各远处的声源。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声反射镜被用作军用防空部队的早期警报装置,通过监听发动机的声音来检测进入的敌机。 1927-30年间,声反射镜是英国国家防线系统的一部分,南部海岸线建造了众多不用种类造型的声镜。据说在敌机出现在视线前

2017-10-10
The Celestial Harp理论,认为恒星和行星的运动都有关音乐...利用音频在processing中生成物体声音的力量每个人都会对某种特定的音乐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变化,可能回忆起一段褪色的记忆,或者仅仅是愉悦心情。对于这个问题,不难相信,声音具有激发我们的大脑产生任何视觉对象的潜力,有时甚至影响力更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具有同等的激发作用。是什么使声音在心理支配方面产生差异?瑞士“state of being”Biel双年展中的“In Silence”作品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了解有关声音本质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声音中的谐波作为基本振动

2017-10-10
艺术与存在者的真理来源:《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海德格尔著一艺术本质上是本源:真理进入存在亦即成为历史性的真理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让真理产生。艺术通过保护,是向着在作品中的在者之真理的跳跃。艺术作品的本源——即创造者和保护者共同的本源。——Poetry, Language,Thought,p.77-78二艺术就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在艺术作品中,一个存在者的真理已经自行置入作品中,“置”(set)此处是指:把某物带到一种状态。某一具体的在者,在作品中处于它的存在的澄明之中。在者之在进入了它的敞亮的永恒性。艺术的本质就是:存

2017-10-10
象徵、语言、媒体与艺术──从古德曼看数位艺术的运作逻辑Symbol, Language, Media and Art:On the operational logic of digital art in Nelson Goodman’s viewpoint作者:郑賸华古德曼(Nelson Goodman, 1906-98),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拙莨丶匚坏摹赶筢缦低场估砺壑赶蛞帐踝髌返囊恢钟镅匝Ы峁梗谄渲鳌兑帐醯挠镅浴分刑讣呛爬砺鄣奈侍狻R杂镅晕髦幔庸诺侣由斓铰罂寺澈海∕arshall McLuhan, 1911-80),从古德曼的象徵理论来重新解释数位艺术的潜能。艺术、语言(象徵系统)与世界古德曼艺术哲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与语

2017-10-10
齐格佛里德•杰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在著作中讨论欧洲在十五至十九世纪间与魔法、鍊金、幻 觉、隐喻相关的机器和媒体实验,视「形式化和计算」与「直觉和想像」为媒体实践行为中的异质性。当代艺术家马丁•豪斯(Martin Howse)之电子装置,也凸显当代艺术家将电脑运算常用的硬体和技术,和偏向「神祕主义」(Occultism)的信念相并置的现象。因其,让人类精神性和神祕维度的探索成为可能?透过罗 伯特•佛拉德的宇宙单弦琴和自然哲学实验中的「和谐与对应」、修道院巨钟和自然神学议论中「微观与宏观」的知识法则、彩风琴创

2017-10-10
在艺术与科技的进程,以及在我们所贡献的后生物文化建构上,意识的问题拥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意识、心智或精神的题旨正是首要关怀。其是艺术家与科学家深入其中领域的重大奥秘。蒋安平 布面油画 《划过天空的黑》Roy Ascott选译—行星科技智能:艺术、科技与意识文章出自:No Man's Land http://etat-heath.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作者:Roy Ascott译者:Rikey Cheng当行星地球成为电传的整体,自我也变成离散的个体。乾燥的硅晶像素和生物学裡的潮湿粒子的聚合正为数位系统、电传通讯、遗传工程及奈米科技交会的艺术创造

2017-10-09
高更曾经说过:『一种从某种无法形容的神圣之畏惧中所提炼出来的愉悦,这是由于我瞥见某些远古的事物……一种古老之愉悦的芳香……一种雕像般的凝固之动物的型态;无法形容的古老,神圣与宗教般的气氛在他们之姿态的韵律裡—它们之尊严非凡的不动性裡。』。

2017-09-22
PARK19前沿阅读《尘埃落定后的一片云》布面油画 150CMX160CM 蒋安平2009年艺术中的精神作者:康定斯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而现实巾具备这种洞察力的人不多,只有通神学先知和真正的艺术家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而那些长于表现技巧的艺术家则不能称作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因此他将自然主义的艺术、写实的艺术统称作“无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是一种遭到阉割的艺术,不可能

2017-09-22
PARK19前沿阅读相对于被纳入艺术史中的「艺术与科技」作品,有一段重要的历史却少有人知...缺席的一段历史从「艺术与科技」到「数位艺术」AnAbsentHistoryFrom“ArtsandTechnology”to“DigitalArts”艺术史之外的60年代「科技艺术」发展史相对于被纳入艺术史中的「艺术与科技」作品,有一段重要的历史却少有人知。这段历史或偶而在某些艺术史专书中被记录过,资料却是登录错误或遭受到严厉的批判。然而此段历史在整个艺术与科技发展的脉络中,却极具里程碑意义,其重要性也在这几年,因为数位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而渐被重新关注。如Edward Lucie

2016-03-09
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追寻真理的过程,或试图接近真理的过程。艺术的未来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追寻真理的过程,或试图接近真理的过程,真理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自由境界。艺术的性质和本源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和美学领域的问题。所有伟大的艺术变革都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的。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探索生命的内核、彰显人生的价值。英国作家爱德华·多克斯在《展望》上发表文章说:“这等于是正式宣布后现代主义的死亡与终结”。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之后将是“本真主义”,这个“本真”是哲学美学的概念。多次探讨后现代艺术

2016-03-09
艺术的精神价值之维文/王岳川艺术与文化是一面镜子的两面,一方面可折射出文化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艺术形态,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艺术话语折射出人们精神的不同维度。在我看来,没有与艺术精神脱节的文化形态,也没有不呈现文化内涵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意味着探讨艺术的人性深度的嬗变和发展方向,同时意味着从艺术精神现象学角度关注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语言的多重关系,发现西方艺术的恒久母题,进而探索其文化心理结构、意义构成、深层精神原型。西方艺术的精神源头——东方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古希腊被看成是西方

2016-03-09
艺术与真理:生命的终极意义 来源:《当代人类思想与艺术前沿》人类思想的动机、目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就是要引导人类 的文明与进步和追问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维特根斯坦说:万物流变,我们因受阻而无法把定真正的实在,而一个能独立思考的 人既使很少击中耙心,但他在不停的射向耙子。 浩渺宇宙,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人类的理性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而人类 理性的结晶:艺术与思想正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的真理和终极意义的思考和探寻。维特根斯坦([奥地利]1889~1951)的全部博大而庞杂的思想都旨在用语言和命题的图

2016-03-09
《不能诉说的历史》纸本水墨 80CM×110CM 田亚平 2003年艺术作品的本源文\海德格尔一石头朝下沉坠从而显现自己的沉重。但在这种沉重向我们施加压力时,它 阻碍了我们对它的任何穿透。如果我们力图通过打碎石头而穿透它,它的碎片里却从来没有显出任何内在物和被敞开的东西。这石头马上又移入其同样笨拙的压力和 其碎片的决状。如果我们试图以另一种方式把握石头的沉重性,把石头放在天平上,我们只是把这种形式改变成一计算重量的形式。石头这种也许非常明确的规定 保存了一数字,只是其重量的承载却在我们面前消失了。色彩闪耀而且只是要

2016-03-09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美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涵盖哲学、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心理、逻辑、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领域。推崇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其美学代表作《艺术即体验》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等。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一位评论家说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M.怀特)。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使实用

2016-03-09
巴尼特·纽曼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一,也是色域绘画流派的先锋人物。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47年,出于对战争浩劫的反省,也反映出他想改写世界秩序,开辟一种更富有精神性的新的艺术形式。借纽曼这篇有着开宗明义之感的文章,希望将现当代艺术的参照坐标向前拨动,从而更宏观地对艺术的本质追根溯源。巴尼特·纽曼:第一个人类是位艺术家译者/虔凡科学家近来又证实了一个古老传说。从中国龙的利齿里、上海药铺子堆积如山的架子上、以及深深的爪哇泥地里,科学家构建出了有50万年历史的古爪哇猿人(Meganthropus palaeojav

2016-03-09
“大卫·霍克尼作为一位充满魅力的艺术家,总是探索着最前沿的艺术表现。”——约翰·沃尔什(John Walsh)他一直关注的是世界的样貌以及人类如何再现世界。他关注在传统典范中寻找那些有永久生命的精神,并探究这些精神之所以世世代代感染人们心灵的秘密所在... 一 0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倾向于创作更快乐的艺术。大卫,你怎么看?”——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艺术家答:这是个好问题。艺术非常好玩,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不确定它是否快乐,但肯定不会是不开心。你的心情一定会反映到你的作

2016-03-09
唯有灵魂能医治感官,亦唯有感官能医治灵魂。----奥斯卡·王尔德《生命的起源系列之一》 纸本水墨 蒋安平开启默观之眼科学与宗教在现代世界的首度照面时是在伽利略的审判法庭上,科学家当庭同意闭嘴,而教会同意不判他焚刑。许多美好的展望就此破碎,科学和宗教自此轻蔑对方,相互猜忌不已。基本上,科学采取价值中立,它告诉我们事物之实际面向是如何。电子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如其所是,细胞核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如其所是。科学描述了宇宙的基本事实,却在实质上完全不追问好或不好、明不明智、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当然不应因为科学的缄

2016-03-09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从历史学上说,那个一度为西方-欧洲艺术和科学创造开端的世界已经过去了。但历史性地看,作为我们的命运来经验,它依然持存着,创新地成为当前:它成为这样一个东西,它等待着我们,要我们直面之,思考之,并且据此来检验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构造。因为,一种命运的开端乃是最伟大者。它先于一切后来者。主席先生!尊敬的同事们!先生们、女士们!首先我代表今天在场的柏林艺术科学院的成员,感谢泰奥多拉可普罗斯(Teodor

2016-03-09
与其说...其是艺术品;不如说...其是土地圣品以“行走(walking)”为笔,用行走本身、在行走途中创作作品,对于任何伟大的艺术家而言,艺术语言的突破带来艺术观念的全然更新,打开一个全新的图式世界。我们驻足于理查德-朗(Richard long)作品前,我们似乎就会听到一个艺术家坚忍不拔的脚步声,看见他徒步行走朝圣的身影。以大地为伴,正如他说轻轻地触摸大地,他要做自然的守护者,而不是土地的开发者。◆◇1967年夏理查德-朗(Richard long)22岁他在伦敦公园中找到了一处空地沿直线来回走了20分钟,并拍摄下了踩踏后草地留下的痕迹被